十一月十二日,大齐第六舰队途经舒川海域,海军主官吴阿衡让一位随行的朝鲜通事,上岸向舒川府主官投递《大齐太上皇致朝鲜王书》,敦促仁川朝军立即投降。

        倔强的朝鲜人不但派人来接收最后通牒,而且海岸炮台上的朝军,见到齐国海军陆战队上岸,更二话不说,当场弯弓搭箭,嗖嗖的箭射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舒川驻军的这个动作,让大齐舰队水兵感觉莫名其妙,大家都知道舒川防御空虚,军纪松弛,只是没想到朝军竟然使用弓箭和长枪和舰炮对抗,连像样的弗朗机炮都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平远号指挥官孟进宝勃然大怒,一众水兵从东海到渤海,现在又到朝鲜,早已摩拳擦掌,见朝鲜人如此挑衅,当场炮火轰鸣,岸上的炮台和附近的守军登时成了惊弓之鸟,一下子逃得半个人影也不剩。

        虽说仗打赢了,可让孟进宝感到无奈的是,人都跑光了,投书还是送不出去啊!他只好把公函装在一个漂流瓶里,扔到海滩上,匆匆起锚离开了舒川。

        朝军伤亡惨重,沿海炮台悉数被毁,三百名士兵死亡,一千二百多人受伤,齐军无一伤亡。

        舒川府文官金廷桢将此战描述成“舒川大捷”,奏报给两百里外的国王李倧,说自己将来犯齐军悉数击退。

        齐军在占领舒川炮台后,发现有大炮上刻着的制造年代和铸造者的姓名,不禁瞠目结舌。

        上面刻着“托雷斯提1301”,也就是说,舒川港口使用的火炮炮龄已有三百三十年,还是蒙古统治朝鲜期间,留下的老古董,铸炮工匠名叫拖累死呀。

        套用某部电影名言:这是用元朝的炮轰大明朝的敌人,好大的胆!

        十一月十六日辰时,舒川战役结束后第三天,载炮74门的平远号、载炮44门的威远号和4艘轻型战舰一路北上抵达仁川,开始攻打仁川西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仁川海域为全世界海域最高潮的地区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